close

努力了好久,終於把Q Grader 給考過了。 真的不簡單,也真的不是想考就能考過的,相較之下PMP 我還覺得比較好考多了,只要會唸書就好了。

而Q Grader 若沒有實務經驗的人,真的想來考Grader 大概會挫折感很重的。

我是自已烘咖啡豆大概有15年的經驗了,同時也有種植/處理咖啡的經驗,所以考的內容對我來說是就是實務與理論的結合。

最多人掛掉的fail 的是 GG 跟味覺測試。GG 就挑生豆,問題不是不會挑,多數都是挑太嚴而fail ;而味覺測試,則是叫魔鬼水,同期參加考試的人有1/3 的人fail 吧,我猜。

考沒過的,在18個月內可以再報名課程,參加補考,1科只有3次機會 (含第1次考試的那一次)。19科全過後,就會有網頁最下面的証書了。

 

以下引述: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zh-tw/news/x56zk9.html

但我再作了一些解釋:在CQI (coffee quaality institute)的網頁上,就是會分為下面黃色標示的部份,合計有19個考試項目。

 

①1項咖啡常識筆試,就是在1小時內回答100道選擇題,答對75道以上即可通過。 -1科

②3項味覺門檻測試,指的是酸甜鹹的味覺辨認。其中1項是找出9杯水裡哪些有甜味、哪些有酸味、哪些有鹹味;1項是分辨出酸甜咸各三杯里的3個濃度等級;1項是三種味道、三種等級,也就是9種溶液,互相混合,然後有8杯混合溶液,讓你指出這8杯溶液里都有哪些味道、各是什麼濃度等級(可能是兩種味道混合、也可能是3種味道混合)。 -1科

③4項聞香瓶嗅覺測試,指的就是咖啡鼻子的36味香瓶。其中這裡面是按味道產生原因不同分4組的,所以分開4項單獨測試。測試的方式是連連看,一邊9瓶,一邊6瓶,讓你指出其中一組6瓶分別是另外一組9瓶里的哪一瓶。然後再寫出其中指定3瓶的具體味道是什麼。考試中會關燈,只開紅光,還要把瓶子都包裹住,目的是不讓考生通過顏色去判斷。 -4科

④4項三角杯測就是4輪(水洗、東非、日晒、亞洲),每輪6組。每組3杯,其中2杯是一樣的,1杯是不一樣的,找出其中不一樣的那一杯。每輪6組中最多可以錯一組。考試中也會關燈,只開紅光,不讓考生通過顏色去觀察咖啡粉。 -4科

⑤1項有機酸測試,就是有8組咖啡,每組4杯,其中有2杯是加了酸的(加入的酸有檸檬酸、蘋果酸、磷酸、醋酸),把這兩杯找出來。然後再寫出加入的酸是什麼酸。 -2科

⑥1項樣品烘焙辨認,是讓你通過咖啡豆和咖啡粉的顏色來判斷是否符合SCAA的杯測標準對於烘焙顏色的規定。 -1科

⑦1項生豆分級測試是20分鐘一組總共3組,來挑選生豆,把各種SCAA規定的瑕疵豆挑選出來,並說明是何種瑕疵、計算瑕疵點數、根據瑕疵來判斷是精品咖啡還是非精品咖啡。 -1科

⑧1項熟豆辨認,是根據SCAA標準,在熟豆里挑選是否有QUAKER豆,並說明是否是精品咖啡。 -1科

⑨4項咖啡杯測,是以SCAA杯測為基準,進行4輪(分別是水洗、東非、日晒、亞洲)。每輪有6組咖啡。對每個產區的6種咖啡以SCAA杯測表為基準進行打分。考察你的打分是否與該咖啡應有的分數相匹配。 -4科

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zh-tw/news/x56zk9.html

 

CQI  https://database.coffeeinstitute.org/ 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CQI 去查詢,那個國家地點有開課,然後再去報名。

 

Q grader certificate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 Renoirlin 的頭像
    Lin Renoirlin

    強哥咖啡農場

    Lin Renoi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